本帖最后由 warrior熊 于 2021-7-21 20:37 編輯
導讀:近日,意大利3D打印機制造商WASP聲稱他們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全用天然材料3D打印的臨時、宜居和環(huán)保的3D打印雕塑作品。
這座3D打印雕塑被稱為 "塵埃之屋",由WASP與威斯巴登博物館和藝術家Alison Knowles合作建造,Alison Knowles是Fluxus運動的先驅,Fluxus運動是20世紀50年代末興起的前衛(wèi)藝術運動,是藝術與生活之間逐步過渡的代名詞。
諾爾斯求助于WASP,制作了一個環(huán)保、可居住的 "塵埃之屋",其靈感來自于她在1967年寫的同名電腦詩,這是隨后建造的一系列結構中最新的一件作品,而且符合“綠色循環(huán)理念”。
WASP的創(chuàng)始人MassimoMoretti說:"制定程序,將住宅作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是最先進社會的一項責任。在普通不過的材料、農業(yè)食品鏈中的廢物和由機器沉積的原土,在一定程度上和數量上可以改變房子里的無形狀物質,這就是WASP正在開發(fā)的過程,這樣一座雕塑房子正是這個過程的結晶"。
"灰塵之家"
3D打印雕塑背后的概念在于諾爾斯的電腦詩歌,她使用西門子4004計算機用Fortran語言創(chuàng)造了這首詩,據說這是第一個計算機生成的詩歌的例子。這首詩是由詩句組成的,通過對有限的單詞列表中的單詞進行迭代,形成了詩句。
據Knowles說,這種計算機化的詩歌形式突出了語言的 "潛在任意性",并顯示了詞語如何通過結構關系和背景的變化獲得不同的意義。這首詩于1968年在紐約切爾西被轉化為一個物理結構,現在諾爾斯選擇了WASP將她的詩再次帶入生活,這次是通過3D打印媒介。
1.jpg (387.93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2021-7-20 22:21 上傳
△3D打印的 "塵埃之屋 "內部。照片來自WASP
"灰塵之屋 "是用WASP的Crane WASP 3D打印機在短短50小時內3D打印出來的。這座雕塑由165層15毫米的材料組成,使用了15公里的擠壓材料,其中8米是天然材料。雕塑的總面積為16平方米,總高度達到2.5米。
用可持續(xù)材料建造的 "塵埃之家 "旨在代表 "人與技術對話中的技術進步的綜合",以及人與新的生活方式之間。該藝術作品是由國際藝術家在法蘭克福/萊茵河畔大都會區(qū)安置的10個臨時宜居雕塑之一,直到9月26日。在此期間,人們可以在法蘭克福、達姆施塔特和威斯巴登看到這個雕塑,參觀者甚至可以預訂在雕塑內過夜。
2.jpg (411.23 KB, 下載次數: 60)
下載附件
2021-7-20 22:21 上傳
△塵埃之屋 "是使用起重機WASP在50小時內3D打印出來的。照片來自WASP
WASP的可循環(huán)理念3D打印歷史
Wasp由Moretti于2012年創(chuàng)立,目標是根據循環(huán)經濟的原則開發(fā)可行的建筑工藝。在過去的幾年里,這家公司設計并完成了幾個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重點的建筑項目,它聲稱其中幾個項目是 "世界第一"。
Wasp公司以前曾使用其CraneWASP 3D打印機為其Shamballa項目成功建造了一座小型生態(tài)屋,這是一個在意大利使用資源性增材制造建造的生態(tài)友好型技術村。這座名為Gaia的建筑是用周圍地區(qū)的原土以及蔬菜纖維等天然廢料打印的。去年10月,WASP與米蘭的Rossana Orlandi畫廊合作,在畫廊的 "我們即自然 "活動中展示了該項目。
3.jpg (952.47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2021-7-20 22:21 上傳
△用再生材料3D打印的 "塵埃之家"。圖片來自WASP
利用Gaia項目的成功,WASP開始計劃另一個完全由當地土地印制的生態(tài)友好型住房模型,名為TECLA,它在今年早些時候正式完成并安裝。TECLA的設計是完全碳中和的,并能適應任何氣候,完全使用可回收材料打印。這座建筑的開發(fā)是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緊急情況和對可持續(xù)住宅的需求,以應對自然災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