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在京舉行,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工作人員使用開艙“鑰匙”打開返回艙,陸續(xù)取出搭載物品并進行移交。據南極熊了解,中國科學院此次搭載的太空高精度立體光刻3D打印陶瓷特種材料,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飛行66天,由航天員轉移至神舟十一號飛船并帶回地面。
QQ截圖20161128161258.png (560.49 KB, 下載次數: 121)
下載附件
2016-11-28 16:13 上傳
”上過天“的這種種材料可用于3D打印制造各種陶瓷零件(如氧化鋁、氧化鋯、碳化硅及羥基磷灰石等),能夠在未來空間站為科學家們快速制造三維支架等,支持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本次太空搭載實驗旨在幫助科學家了解并檢驗這種材料對于火箭發(fā)射、太空環(huán)境及返回地面等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性。實驗的數據及結果將對設計和制造未來用于我國空間站的太空3D陶瓷打印設備提供參考。
121823apbau0c8gwympa00.png (232.19 KB, 下載次數: 112)
下載附件
2016-11-28 16:16 上傳
△荷蘭陶瓷3D打印機ADMAFLEX 130打印陶瓷樣件 在之前南極熊就報道過,中國航天員太空種生菜,所用的白色裝置就是尼龍3D打印的,南極熊覺得,可能在未來中國航天領域會應用越來越多的3D打印技術。在未來耗時較長的深空探索及星際旅行中,后勤補給資源是長期太空探索任務成功的重要保證,目前主要是通過發(fā)射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進行補給,不僅周期長,而且成本昂貴。而且由于重量限制,宇航員不可能攜帶大量零配件執(zhí)行長期太空任務,這就需要在宇宙飛船上實現(xiàn)零配件制造和設備維修,而3D打印以其快速精確、節(jié)省材料及個性化制造的特點,成為實現(xiàn)在宇宙飛船及空間站就地制造的最佳方案。
095755qv7xpwxsovgzxrhv.jpg (51.03 KB, 下載次數: 108)
下載附件
2016-11-28 16:25 上傳
△中國航天員太空種生菜,所用的白色裝置就是尼龍3D打印的
如果通過3D打印技術,在太空中把需要配備的零件打印出來,不僅可以及時滿足空間維修等需要,還可以制造新的有效載荷,開展更多的科學實驗。目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正在開展太空3D陶瓷打印設備研制,以期運用其在空間站制造各類陶瓷零件和工具,為太空艙內外的設備提供了維護保障,同時也使宇航員自行設計制造太空生活用具和工具成為了可能。
來源: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延伸閱讀:
爆料:英國研制出全球首臺太空金屬3D打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