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院3D打印中心王金武團隊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在三維空間上發(fā)生異常彎曲,通常呈現"C"型或"S"型曲線。在10-18歲的青少年中,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原因不明)最為常見,約占80%的比例。全球約有2-3%的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脊柱側彎的影響,其中女孩的發(fā)病率高于男孩。
輕度側彎可僅需觀察,定期隨訪,但當Cobb角(衡量側彎程度的指標)超過安全范圍時,通常需要考慮矯形器治療。傳統(tǒng)矯形器雖然有效,但存在體積大、透氣性差、壓力分布不均等問題,導致許多青少年患者依從性不佳。
640.webp (10).jpg (229.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4 天前 上傳
3D打印技術如何革新矯形器制作
從掃描到設計的數字化流程
3D打印矯形器的制作始于高精度三維掃描。相比傳統(tǒng)取模使用的石膏繃帶,掃描過程無不適感且精度高。工程師隨后在專業(yè)軟件中設計矯形器,根據醫(yī)生標注的施力區(qū)域和釋放區(qū)域,精確計算所需的壓力分布。智能算法能自動優(yōu)化結構,在保證支撐力的前提下減少材料用量,使最終產品輕量化。
640.webp (11).jpg (143.1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4 天前 上傳
增材制造的獨特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減材制造(切削加工)不同,3D打印采用逐層堆積的增材制造技術。這種工藝帶來三大革命性改變:
結構自由
可制造傳統(tǒng)工藝無法實現的復雜網格結構,既減輕重量又保證強度。
梯度硬度
同一矯形器不同區(qū)域可采用不同密度結構,實現剛柔并濟的效果。
精準適配
完全依據患者解剖數據定制,貼合度達95%以上。
智能材料的應用
現代3D打印矯形器采用熔融沉積技術(FDM)打印支具,使用聚碳酸酯(PC)等輕質材料,具有記憶形變特性。當體溫加熱材料時,矯形器會輕微軟化以更好貼合身體;冷卻后則恢復預設形狀,持續(xù)提供矯正力。部分高端產品還嵌入傳感器,可監(jiān)測佩戴時間和壓力分布。
640.webp (12).jpg (96.6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4 天前 上傳
脊柱側彎矯形器原理
通過三點力系統(tǒng),對脊柱的變形進行矯正,同時結合腹壓,增強軀干的支持力,從而減少脊柱及其肌肉、韌帶的縱向負荷;通過對軀干運動的限制,利用被動和主動的矯正力來改變脊柱的對線關系。
640.webp (13).jpg (21.49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4 天前 上傳
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器代表了個性化醫(yī)療與數字制造的完美融合。它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治療的痛點,更重塑了青少年患者對矯形器的認知——從"不得不戴"到"愿意佩戴"。當科技既能矯正脊柱,又能呵護心靈,我們便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療革新。
隨著技術普及和醫(yī)保覆蓋擴大,這項創(chuàng)新療法有望惠及更多家庭,讓每個孩子都能挺直脊梁,自信面對成長的挑戰(zhàn)。
|
上一篇:澳大利亞斥資2.71億美元建立增材制造合作研究中心(AMCRC)下一篇:大學生發(fā)明創(chuàng)新型靜音指尖玩具,助力多動癥人群管理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