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九智能 于 2021-6-10 14:38 編輯
3D印技術就是這些新興技術中的一項!督洕鷮W人》雜志認為3D打印技術將成為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關鍵性技術,將改變大規(guī)模生產的方式。
隨著近幾年3D打印技術的成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國內已有很多學校將3D打印技術納入到自己的課程體系中, 或是出現在不同課程中作為工具使用。
有的學校采取獨立開設3D打印設計的課程,供感興趣的學生選修學習;
也有的學校將3D打印技術與各學科緊密結合,開發(fā)出了不同的3D打印專題領域,包括藝術類、工程類、科學類等;
還有的學校甚至將3D打印設置為必修課,給全體學生更多接觸3D打印技術、運用3D打印技術的機會。
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開展課程,3D打印課程對于學生來說重點培養(yǎng)的是他們在四方面的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工程改造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這四方面的能力并非3D打印課程必須涵蓋的,而是需要在課程深入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個性與需求去不斷激發(fā)的。
空間思維能力
學生在初步接觸三維軟件建模過程中,需要不斷嘗試、試錯、驗證并尋找空間規(guī)律?臻g立體思維是建立在真實三維場景中的,但是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平面透視原理。
學生需要巧妙地運用各種切割、推拉、延展、分段、旋轉、跟蹤軌跡等工具的,創(chuàng)建不同的三維模型。在對點線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之后,對空間中點線面的關系才會有更多可操作性的體會。
工程改造能力
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各種各樣的物件,但是大部分物件需要符合基本的工程力學原理、工程結構原理等。
通過對不同難度的物件創(chuàng)造,學生們能在動手實踐與模型設計修復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程改造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們可以將科學原理運用于具體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借助3D打印技術能夠更加深入地實現不同場景的驗證過程。
通過設計模型投入實驗場景,根據實驗場景反饋數據改進設計方案,再到具體的實驗場景。
3D打印技術讓過去很多只能停留于紙面的公式驗算,變成了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驗證;谠O計的科學探究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或許在這樣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教師和學生一起擁抱新技術,一起尋得新的意義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又讓人充滿幸福的教育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