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彭剛 田小永
近百年來,隨著工業(yè)文明的不斷發(fā)展,化工生產(chǎn)排放的含油污水及頻繁的原油泄漏事故給自然環(huán)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不僅是人類生活所依賴的陸地河流,大面積的海洋區(qū)域也正面臨嚴重的污染問題。目前,多孔材料,如網(wǎng)格狀編織纖維、海綿、泡沫、多孔薄膜等,是解決油水分離難題的主要方案,其中多孔微濾薄膜憑借較高的分離效率和體積優(yōu)勢得到更多關(guān)注。然而傳統(tǒng)的薄膜制造過程中需要消耗、排放大量的有機溶劑,工藝自身就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面對以上進退兩難的局面,急需發(fā)掘新的多孔薄膜制造工藝。
選區(qū)激光燒結(jié)(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是3D打印技術(shù)中的一種粉床熔融成形工藝,粉末材料在燒結(jié)粘接過程中會形成固有孔隙,但以往SLS工藝研究聚焦于提高燒結(jié)的致密度,固有孔隙優(yōu)勢并未得到合理利用。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者Yuan等人采用微米級聚砜(PSU)顆粒為原料,通過SLS成形單層多孔薄膜,如圖1,薄膜孔隙率可達30%,水接觸角為124°,已經(jīng)表現(xiàn)為良好的疏水性。
pic542.png (648.33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19-6-10 07:48 上傳
圖1多孔薄膜顯微圖(上、中、下依次為薄膜上表面、截面、下表面;M1、2為不同的工藝條件)
更進一步,研究者通過簡單的浸漬法將蠟燭燃燒產(chǎn)生的碳煙包覆在多孔PSU薄膜的表面,獲得復合材料超疏水分離膜,水接觸角高達160°,如圖2a、b,水滴完全被薄膜排斥;同時薄膜具有極佳的親油性,油滴可以快速滲透到孔隙中,流向下表面,如圖2c。在分離實驗中,油水分離效率超過99%。此外,研究者驗證了復合材料分離膜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可以應用于不同的酸堿環(huán)境中。
pic543.png (560.17 KB, 下載次數(shù): 97)
下載附件
2019-6-10 07:48 上傳
圖2 a)復合材料薄膜超疏水示意圖 b)水滴實驗 c)油滴實驗 d)不同液體的接觸角 e)不同液滴在薄膜上的形態(tài)
這種簡單、實用、高效的超疏水油水分離膜的制備方法不但充分發(fā)揮了3D打印技術(shù)的內(nèi)在優(yōu)勢,并且具有綠色友好的特點,如果能夠得到進一步應用,將對治理水污染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作出特殊貢獻。
參考文獻:
Shushan Yuan, Dieter Strobbe, Jean-Pierre Kruth, et al. Super-hydrophobic 3D printed polysulfone membranes with a switchable wettability by self-assembled candle soot for efficient gravity-driven oil/water separation [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25401-25409.
|
上一篇:3D打印長5米角島鯨骨架,使用TPU材料僅耗時12天下一篇:Norsk 3D打印飛機門鎖后備配件,快速等離子沉積(RPD)技術(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