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南極熊獲悉,中國江南大學在3D陶瓷打印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開發(fā)了一種無需支撐結構即可在空中3D打印陶瓷的新技術。
1684141178659.jpg (812.45 KB, 下載次數(shù): 331)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4 上傳
△江南大學的最新3D打印技術研究,該技術能夠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曲線打印陶瓷,使其在空間中自由延伸
與傳統(tǒng)的陶瓷制造方法相比有何優(yōu)勢?
陶瓷在機械工程、電子和航空航天領域中廣泛應用,因其結構穩(wěn)定性、耐磨性和耐高溫性而受青睞。然而,陶瓷的脆性和硬度使得制造復雜零件成為一項挑戰(zhàn)。
這項新技術使用高溫激光,將陶瓷粉末逐層熔融成所需的形狀。與傳統(tǒng)的陶瓷制造方法相比,這種3D打印技術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靈活性。
通過江南大學劉仁教授和他的團隊,通過改進的固化技術和新的漿料材料,提高了打印效率并消除了對支撐結構的需求。
140142cn630svf5fvnvz6u.jpg (35.58 KB, 下載次數(shù): 304)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5 上傳
△陶瓷廣泛應用于機械工程、電子和航空航天領域,但其脆性和硬度給制造帶來了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陶瓷3D打印通常需要使用額外的支撐結構來防止未支撐部件的坍塌,這會影響打印效率并引發(fā)支撐結構移除的問題。然而,利用這種新的印刷漿料和改進的固化技術,團隊成功地實現(xiàn)了陶瓷材料的快速固化,而無需額外的支撐結構。
這項新技術能夠瞬間固化直徑從0.41毫米到3.5毫米的多尺度細絲,并成功構建了扭力彈簧和懸臂結構等各種陶瓷結構。新漿料是一種光敏陶瓷漿料,它在暴露于近紅外(NIR)光線下快速固化并增強強度。在一定的NIR輻射強度下,材料從噴嘴中擠出后可以立即保持其形狀。
1684140777074.jpg (213.56 KB, 下載次數(shù): 297)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4 上傳
△a.利用不同尺寸噴嘴,在近紅外光的幫助下原位固化長絲。 b.展示了使用近紅外光直寫(NIR-DIW)打印的懸臂細絲和扭簧結構的光學圖像
江南大學解決無支撐結構問題
這項研究成果于《自然通訊》期刊上發(fā)表,為陶瓷3D打印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并改善了打印過程中的支撐結構問題。這一創(chuàng)新將有助于推動陶瓷3D打印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并為復雜結構的打印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可行性。
劉教授在論文中說:“打印出的曲線可以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在空間中自由延伸。打印過程平穩(wěn)連續(xù),不需要加熱或冷卻!
22.jpg (288.72 KB, 下載次數(shù): 325)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4 上傳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指出與常用的紫外線(UV)光相比,近紅外光(NIR)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他們分別在近紅外光和紫外光下測試了漿料的固化深度,這是一種常用的衡量光穿透能力的指標。
測試結果顯示,在紫外光下,經(jīng)過130秒的固化,深度可達到1.02毫米。然而,在近紅外光照射下,僅需3秒即可實現(xiàn)3.81毫米的固化深度,這意味著近紅外光能夠實現(xiàn)更快速、高精度的打印。
1684141322579.jpg (439.72 KB, 下載次數(shù): 310)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4 上傳
△這些照片展示了使用有色陶瓷漿料和特定添加劑,通過不同噴嘴打印的網(wǎng)格結構、離散梯度結構、彈簧生坯和燒結彈簧
該團隊表示,他們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打印了三維曲面結構。即使在隨后的高溫燒結或壓實成型過程中,所得的陶瓷材料仍能保持其形狀并保持穩(wěn)定。
新技術具有多種潛在的優(yōu)勢
在陶瓷結構的多材料3D打印方面也存在挑戰(zhàn),因為不同陶瓷材料的光固化特性可能導致燒結過程中的翹曲、分層和裂紋。然而,該團隊展示了使用添加劑如鐵紅、鉻綠或氧化釔穩(wěn)定的氧化鋯來打印混合陶瓷的能力,這有助于統(tǒng)一具有不同特性的陶瓷材料在燒結溫度方面的一致性。
劉教授在論文中表示:“這項技術的關鍵不僅是消除了典型打印過程中所需的支撐結構,還帶來了許多其他優(yōu)勢,例如減少打印時間、材料使用和后處理工作量。”
1684141354969.jpg (169.88 KB, 下載次數(shù): 329)
下載附件
2023-5-15 17:04 上傳
△這些圖像展示了使用不同噴嘴打印的懸垂六角棱柱、滑輪、獨立柱陣列、花形容器、涼亭和輪的結構,并顯示了它們的生坯和燒結體。比例尺為5毫米
該論文指出,通過改進墨水成分和打印參數(shù),例如噴嘴直徑、擠壓壓力、移動速度和光強度,可以創(chuàng)造出分辨率更高、美感獨特的物體。
劉教授表示,這種新的3D打印技術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可以在沒有支撐結構的情況下制造陶瓷形狀,進而激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新,并使該技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