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來源:央視財經
3d打印技術在太空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美國相對論(Relativity)公司3月6日宣布,世界上首枚3d打印的火箭——Terran1號將于3月8日發(fā)射升空,目前已進入發(fā)射前的最后準備階段,Terran 1系列火箭可謂是從一公布就開始吸睛無數,畢竟這是一款幾乎完全是通過增材制造技術打造的火箭,這意味著整個機身和發(fā)動機的幾乎所有部件都是通過DED(通過內部開發(fā)的星門WAAM系統(tǒng))或金屬PBF(VELO3D和其他增材系統(tǒng))打印的。
本次發(fā)射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進行。據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枚3d打印火箭高33.5米,據稱是目前世界上嘗試軌道飛行的最大3d打印物體。火箭的發(fā)動機也由3d打印技術制造而成。
51c7caf6-272b-45b9-804d-122b18568677.jpg (26.36 KB, 下載次數: 619)
下載附件
2023-3-8 09:09 上傳
該公司表示,這次任務主要測試該公司獨有的3d打印技術。利用這項技術,該公司可以在60天內用原材料制造火箭,同時3d打印需要的零件也更少。根據Relativity公司的說法,在高度自動化的工廠中使用增材制造技術來生產火箭,意味著可以獲得:- 更高的可靠性:零件數量減少100倍,意味著更少的子組件,因此可能的破裂點會更少;
- 更高的生產速度:生產時間加快10倍;
- 更高的靈活性:通過沒有固定的工具需求和簡化的供應鏈
- 通過復合迭代質量和時間改進進行優(yōu)化
b50b8096-9ced-48b1-a3a7-814e6665228f.jpg (16.33 KB, 下載次數: 648)
下載附件
2023-3-8 09:09 上傳
美國“相對論”公司負責人 布羅斯特:這種方法可能使進入太空的成本更低,使進入太空更頻繁、方法更可靠,也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a079b25e-6002-48c9-ba9e-0bbf8e73de3f.jpg (28.49 KB, 下載次數: 686)
下載附件
2023-3-8 09:09 上傳
據悉,這枚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1250公斤,但首次發(fā)射沒有搭載任何客戶的載荷。該公司表示,目前火箭85%的部分由3d打印而成,未來他們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提高到95%。根據“相對論”公司2020年發(fā)布的消息,該火箭每次發(fā)射任務將花費1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300多萬元。
從設立之初,Relativity的目標就是要向火星上發(fā)射第一枚3D打印火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公司努力嘗試從地球上發(fā)射第一枚3D打印火箭--Terran 1。為了做到這一點,Relativity的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屬3D打印機--Stargate。相對論在材料科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探索3D打印工作過程中的真實物理學變化,以確保打印質量足夠好,可以打印火箭。他們還想出一種方法來模擬打印過程,使用計算機視覺開發(fā)所有的控制算法,并收集這些數據,然后將其與檢查材料質量的材料元素聯系起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這種相關性和學習矩陣。這一切都被開發(fā)出來,以便能夠打印全尺寸的火箭和整體結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幸運的是,Relativity之前所有的努力現在最終得到了回報。
|
上一篇:3D打印超逼真的“獵鷹形”無人機,在航空和農業(yè)領域展現強大的驅鳥效果下一篇:全球首款3D打印火箭發(fā)射前一分鐘被取消,85%零件采用3D打印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