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printfarm.-Photo-via-Prusa.-370x260.png (178.14 KB, 下載次數(shù): 235)
下載附件
2020-5-26 11:28 上傳
2020年5月26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fā)布了一項研究,調查了噴嘴溫度對FFF 3D打印過程中有害顆粒排放率的影響?茖W家們測試了四種不同的普通聚合物線材,并使用直讀儀器測量了不同溫度間隔下的顆粒濃度。這項工作證明,對于FFF系統(tǒng)的有害顆粒排放,噴嘴溫度是一個關鍵因素。
其實,在2018年就有研究機構做過類似的研究,最新研究:3D打印機噴出的有毒顆粒和潛在的健康風險。
The-printing-process-and-the-general-trend-of-the-results.-Image-via-SNU..jpg (42.96 KB, 下載次數(shù): 211)
下載附件
2020-5-26 09:48 上傳
△選用FDM 3D打印機,溫度從185℃~290℃,選用四種不同材料,實時檢測的結果,圖片來源:SNU。
超細顆粒排放
此前的研究已經確定,超細顆粒、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醛類或羰基化合物的排放水平較高,尤其是在較高的溫度下。如果這些排放物被吸入,就會進入肺部區(qū)域,并轉移到心血管系統(tǒng),污染血液。
此外,溫度并不是影響打印過程中的排放物水平的唯一因素。打印頭的設計和所使用的聚合物也可能是主要因素,因此在操作3D打印機時應始終考慮到制造商的警告。
排放率的確定
研究小組首先建立了一個封閉的試驗室----在這里進行打印----以準確測量所產生的排放物。每種類型的線材(PLA、ABS、木質和尼龍)被用來在不同的溫度下生產8個單獨的簡單立方體零件。噴嘴溫度在185°C-290°C之間,間隔15°C。每根線材在打印前和打印后都被稱重,以便以后計算出相對于所使用的線材質量的排放率。
科學家們使用掃描移動性粒子測定儀和光學粒子光譜儀,每隔一分鐘的時間,對每個溫度下的排放率進行實時監(jiān)測。每次實驗重復進行三次,計算出單位體積內的顆粒數(shù)量,以及顆粒的大小分布。從這些數(shù)值中,研究人員可以確定每種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排放率。
Screenshot-107.png (289.48 KB, 下載次數(shù): 227)
下載附件
2020-5-26 10:10 上傳
△按溫度和材料類型劃分的排放率,圖片來源:SNU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所有四種聚合物類型中,每隔一個溫度區(qū)間,有害顆粒的排放率都會增加--這是一個很強的直接關聯(lián)。在最低溫度下,線材顯示出約10的7次方-10的9次方粒子/分鐘的排放率,但在最高溫度下則為10的11次方粒子/分鐘。將兩者進行比較,較高溫度下的發(fā)射率比較低溫度下的發(fā)射率高出10000倍。因此,建議FFF打印機在使用材料的最低溫度下運行。
hkdsf.png (71.27 KB, 下載次數(shù): 228)
下載附件
2020-5-26 10:40 上傳
△在制造商建議的溫度(黑色)和最高溫度(紅色)下的排放率,來自SNU的照片
該研究的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在題為 ‘Effect of nozzle temperature on the emission rate of ultrafine particles during 3D printing’的論文中找到。 論文作者為Haejoon Jeon, Jihoon Park, Sunju Kim, Kyungho Park 以及 Chungsik Yoon。
編譯自:3dprintingindustry
|